2010年4月8日 星期四

葛拉漢論投資

投機(speculate)這個字源自拉丁文的specula, 是守望樓或瞭望台的意思投機者就是從自己的瞭望台往外看, 而比別人先看到未來新發展的人過去造成股票的投機性因素, 幾乎只與公司本身有關, 可能是不確定性, 波動因素, 產業衰退等但是人們將一種新的投機性因素從公司以外引入股市, 這種新的投機性因素來自於股票投資大眾及其諮詢顧問--主要指證券分析師--的心態及看法, 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這種心態: 只強調未來的預期報酬
依公司未來預期表現做為評估股票價值與價格的憑藉, 是最符合邏輯且再自然不過的主張, 但這看似簡單的觀念, 卻有其矛盾之處及意想不到的陷阱投資人期待未來會繼續成長的想法, 引發他們運用數學公式, 寄望算出受青睞的股票的現值; 不過, 將精確的數學公式和不精確的臆測結合在一起, 是可以用來合理化某一檔真正出眾的股票價值, 事實上是你希望它的價值有多高, 就可以有多高
帶有神秘面紗遠比將面紗揭開更有趣且更有價值, 促使投機行為風行的三個因素是:神秘, 篡改, 保證金交易; 但證券分析師本身可以自行開發各種具投機性的估價方法, 對於商譽及獲利能力的估算是遵循一種數學法則, 實際上是不可能精確計算的, 當商譽及未來的獲利能力越重要, 公司的真正價值就越不確定, 股票就更具投機性
數學與投資股票的心態之間, 存在一種特殊的矛盾關係, 那就是一般認為數學是用來計算出精確且可靠的結果, 但在股市, 數學越複雜難懂, 所得到的結論就越不確定, 也越具投機性在華爾街的經驗及研究裡, 從未見過任何一個評估股價或相關投資策略的可靠方法, 是超出簡單的算術或基本的代數範圍; 每當看到評估報告使用較深的數學理論就該提高警覺, 因為這意味分析師試圖利用理論替代經驗, 並以投資之名掩飾其投機之實
當投資大眾的熱情把股價推升到喪失內在安全邊際的水平, 便將股票逐出投資的範疇, 冒險用不合理的高價購買績優股及其光明前景, 未來可能如預期發生, 但投資人卻已經預先付出大筆資金, 這樣的投資並不能替投資人帶來預期的獲利
---------------------------------
以上摘自"葛拉漢論投資"